大马华人周刊 · 缤纷学子 · 谢文杰
Sri Karak 「全民餐厅」
融合各族饮食文化 炮制本土精致佳肴
·2019年08月31日
加叻(Karak)是我国彭亨州文冬区的一个小镇,然而在位于八打灵再也市政厅大厦附近也有一间名为「Sri
Karak」的中式清真餐厅,这里可说是各族融合的最佳范例。在当地经营逾16年的Sri Karak餐厅,室内食客包含三大民族,尽显我国多元民族的特色。
这家坐落在热闹商业区中的 Sri Karak
餐厅,名副其实是一家「全民餐厅」,亦是家族第三代人曾宪池先生开设的其中一间分店。曾宪池表示,该餐厅其实有一个极具浓厚中华风格的名称,其名为「益记」。然而他为了要将加叻的家乡美食风味带出来城市,因此便有了「
Sri Karak 」 这个名称。

Sri Karak
中式清真餐厅内售卖的美食应有尽有,包括清真招牌生虾炒面、咖喱面、颇具地道风味的椰浆饭、各式特色小菜与小食等,例如:Tempoyak(一种由发酵榴莲制成的传统马来调味品),这种一般都很难在华人餐厅中觅得的马来传统食物,然而却能在Sri
Karak吃得到。
这里白天更是汇集了不少当地人与上班族。甫入餐厅,就看见陆陆续续有各族人士光顾,他们一坐下来就驾轻就熟的点餐,仿佛是这里的常客了。客人的好口碑,一传十,十传百,比任何广告宣传更为有效。曾宪池表示,大部分到来用餐的客人,包括其他友族顾客,很多都是经由父母亲带他们来吃过之后,觉得口味不错,再介绍或携带自己的孩子或朋友来尝试。
家族三代皆经营饮食业
曾宪池坦言,其家族三代都是经营饮食业。早在1950年代,其爷爷便在家乡加叻开始摆档售卖云吞面,之后便开了一家云吞面店铺,与两位伯伯及父亲一起经营。
渐渐的,路经这里用餐的客人增多,加上客人的要求,经于多方面的考量后,他们决定扩充营业,将原本只售卖云吞面的店铺转型成为一家中式餐馆,即如今在加叻一带无人不知的「益记」,至今仍由其伯父们在经营中。
修读酒店管理课程的曾宪池毕业之后,曾在我国著名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内担任厨师。随后也曾回到家乡帮助父亲及伯父们经营餐馆生意。

独创崭新品牌的「 全民餐厅 」
某日,胆粗气壮的他竟然萌起要开创一家崭新品牌餐厅的念头,而且还是一家属于各民族都能到来用餐的「 全民餐厅 」,于是Sri Karak便就此诞生了。

餐馆营业初期,生意并不理想,他坚持「守」下去,期间与其他厨师交流,并听取顾客的意见,不断创新改革,尽量迎合顾客的口味,并加以改善。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业绩渐入佳境,如今餐厅生意已步上轨道,曾宪池也坦言接下来会有开分店的计划。
由于曾宪池的保姆是一位马来人的关系,从小就跟在保姆身边的他,更因此得到她亲自授传烹煮马来传统佳肴美食的秘笈,加上曾宪池聪智过人,懂得将各民族的饮食文化融会贯通,才能炮制出深得三大民族都喜爱的各类佳餚美食。
曾宪池表示:“无论是任何种族的人上门光顾,我们都一视同仁、态度亲切,相信是吸引各族同胞上门光顾的原因之一。”他坚持餐厅生意无论多繁忙,也不会忽略顾客的需求。另外,供应精致美味的本土道地美食、不断改良的细致口感与周到的服务,更是令食客们赞不绝口、流连忘返的原因之一。
一道美味佳肴,只有为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才能有所发展,才能得到广泛推广。也正因如此,曾宪池这些年来努力不懈的推陈出新,不定时的烹制出符合本地人口味的创新菜品,这些令人赞叹的创新方式所烹制出的美味佳肴,总是能合乎各民族的胃口。
如今眼前所见的,除了华裔食客外,友族同胞亦络绎不绝的进入这家华人餐厅享用清真食品,这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马」的象征,处处洋溢着三大民族和谐的美好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