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人周刊 · 纵目天下 · 郑赤琰教授 2017年见证了中美经贸势力逆转 ·2017年11月25日 2017年中美经贸实力出现了逆转,尽管美国眼前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则居第二,这个排名只是用经贸数字去比较得出的结果。但经贸的增长势力要靠全方位的驱动力才能竟功,其中最重要的经济上升动力当推生产力的高下,市场的承托力,金融管理,政治稳定等重大条件。除了这些条件完备仍不够,更重要的国家的外贸政策能不能突破本国的局限,向世界市场跨出去,而能不能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受到欢迎,这就要靠这个国家的外贸政策能否抛掉“保护主义”,鼓励多边的开放多赢的外贸政策。这便是阿当·斯密当年立论外贸没有输家的经济学观点。而美国也在二战后力主自由贸易的国际政策,並由此使到美国的经贸走到世界第一。这个成就,除了靠经济驱动力多项条件外,主要是要开放的经贸政策从国际去吸纳更多更大的经济增长资源。
可是在另一边厢,却见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济合作理事会”峰会上,力主经贸“全球化”,並指出“全球化”经贸与投资已不可逆转,只有开放才能带来进步,要开放需要“包容、普惠、平衡、公正、共赢”。在大会上,为了展示中国愿以身作则,习公布了中国未来15年进口42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同期也会有2万亿美元。不但如此,习还在大会表示会通过“一带一路”实现全球化的基础建设,用公路、铁路、海路跨洲越洋把全球联通起来,也用交通沿线建设城镇、工厂、电力、水供等全方位有利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设备,都加以动员起来,只要全球公推“一带一路”的大计,全球的经济潜能便能得到开发,贫穷落后的国家也会因为得到全方位发展而告脱贫,全球的经贸能量也会因大量增长而造福全球。习近平不但在这次的峰会上有所表述,在今年较早前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上,与厦门召开的“金砖五国”峰会上,他都展示了中国对推动经贸全球化的决心和努力。
接着在1979年中国开放政策启动,美国也趁机想借经贸发展去展开中国“和平演变”,用“最优惠国家”(Most Favoured Nation)的待遇,让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还因此促成了中美贸易大量发展,尽管表面上是中国对美贸盈余以好几千亿计,但中国市场变大了反而为美国企业开拓了庞大的新市场。特朗普把美企在中国开拓生产线的做法看成很负面,以为美企被迫把生产技术带去中国,因而提升了中国的生产技术,与其把此举当成是“侵权的鲁莽小偷”,不如看成是美企处于减低生产成本以加强美企在中国的竞争力。事实上,不少行业如汽车与超级市场等中国市场大过美本土市场而出现主客易位的。何况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一向对中国禁足,也是美高科技企业维持高竞争力的板斧。但即使有高科技把关也挽救不了美经济出现滑坡。可见关键问题不出在外贸政策,更关键的还是其国民过分消费与浪费的生活习惯,与过分讨好选民的竞选制度所造成的工资与生产能力失衡。对比之下,中国却没这关键问题。长期下去,中美经贸势力对调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2017年却看到特朗普加速了这个趋势!
|
Copyright © 2017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All rights reserved.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