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人周刊 · 国际漫步· 嵩山客 南海仲裁反思 ·2016年7月23日 纷扰多时的南海仲裁终于在7月12日落幕,凡中华民族对裁决大都感到义愤填膺,而作为局外人则有一些不同意见看法,有必要归纳及总结作为参考。
九段线缘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收复被日本所占领的土地,于1947年划定十一段线作为南海疆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把东京湾(北部湾)的第十、十一段线(在越南边境)删除,变成九段线。
中华民国划定十一段线时的历史、过程及文件,至今一般人没有清晰的认识。也许原始文件如今都在台湾。如是则有待两岸政府通力合作、整合,把这段历史的法、理,昭示国际社会,推翻海牙仲裁庭所判的九段线无法、理依据之说。此次裁决,本是置身事外的台湾,其所实际控制的太平岛无端端的从岛变成礁。从有两百海里经济区被判成只有十二海里的主权,激发了台湾各界捍卫主权的决心。两岸政府若能本着一家亲的精神,联手捍卫九段线,建立起清晰坚实的法理基础,如两岸政府因政治原因无法通力合作,那中国政府有必要依据国际法,通过法、理把这问题说清楚,昭示天下。
中国受美、日同盟的挑战,自要给予反击及增强国防力量,涉及主权问题自是态度强硬,但以美国为主导的媒体把中国塑造成顽固、困兽反击的形象。其中逻辑为,中国有过几千年的辉煌历史,这样的辉煌历史荣誉感深深烙印在这民族的灵魂中,而近百多年的屈辱,连番遭受列强欺凌,造成了和中国谈判问题时,存在“帝国亡我之心不灭”的心理,常使谈判闹僵,在行动上则表现出我行我素,用“中国特色”包装。
|
Copyright © 2015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All rights reserved.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