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物 > 本周人物 > 李子平贡献出版界半世纪——出版业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
李子平贡献出版界半世纪——出版业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
作者 : 鲍彦企 |
标签 : 本周人物、鲍彦企、印刷出版、绘本 |
·2023年6月24日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昔日辉煌的行业都渐渐迈向夕阳。然而说起夕阳行业,许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想起的是,多半是与纸媒或出版相关的行业。
印刷出版还没到夕阳
一般而言,印刷及出版业意指实体出版,其中商品包括了图书、杂志、报纸、音乐、电影和电子出版物等。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的传播、知识的普及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出版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去,图书出版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出版商需要决定哪些作品应该出版,并通过印刷和分销等环节将它们带到市场上。现在,随着电子书的兴起,出版商们也面临需要考虑更多的出版方式的抉择,例如电子化。
李子平先生认为,虽然电子看板以及电子书的逐渐普及,纵使如今电子书流行是世界性的趋势,但他指出,曾经阅读过日本的某篇报导,该国的出版社依然主张,电子书固需要跟着潮流出版,可是纸本书也不会停下来,他们相信很多人还是希望“人手一册”的实体感觉。
而回到我国,他直言固然外界普遍认为印刷出版已经逐渐萎缩,但依据他的看法,外国的印刷厂进驻马来西亚应该会越来越多,因此国内的印刷的前景依然还是看俏。 虽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书的普及,出版业正在经历一些变化,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喜欢阅读实体书籍、杂志和报纸,并且实体书籍在某些市场上仍然有非常高的销售额。
出版业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尽管数字媒体的兴起改变了出版行业的格局,但印刷行业依然有其历史重负,其中最典型的必然就是推动文化传承和保护。
我国是公认中港台以外,对于华人文化保留得最完善的国家,而这仰赖于我国华社最重要的三大资产,即;华团、华教及华文报。其中华文报也是承载着保留文化的重要载具。有着印刷出版,才得以保留文学作品、历史记录、艺术品等可以以书籍或其他印刷形式得以保存和传承。印刷物作为文化的载体,可以帮助保存各种文化遗产,并使其得以广泛传播,从而保护和弘扬各个社群的文化。
李子平先生坦言,虽然如今年轻一代普遍上不会主动购买实体读物,但纸本书和报章一样,实体读物依然有存在的意义。为了确保实体书本不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他坦言也还是需要大家的努力。 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且曾经在报业服务过的李子平坦言,国内某些报馆可能因为不敌洪流,而选择停止出版实体报章,而他仅希望民众只要在力所能及之下,都尽可能订阅报纸,此外他也鼓励报馆积极推行活动,例如联合华团,推动订阅报纸,得以让这个文化载具永垂千古。
回顾过去数十年在印刷出版业的心路历程,李子平先生坦言,至今为止都无法忘记的一个坎是在某年发生的世界性纸张缺货。他坦言回想起那段历史,确实有点措手不及,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兼无法想象的事,而且当时还承印了法律专家黄士春先生的法律丛书,幸亏最终安然度过。
他指出,这几十年以来,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但并不认为有什么十分令自己引以为傲的事,他仅仅希望能在这个行业里发挥自己的热诚,让这个行业得以继续的走下去。值得一提的是,为已故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郑良树博士的文集所出版的《郑良树博士文艺创作全集》,是由李子平先生所领导的益新印务有限公司与新纪元大学学院联合出版,并且由该公司赞助印刷。 李子平先生说,他接下来希望用十年的时间,推动马来西亚三语绘本的发展,同时冲出国外!而在去年由红蜻蜓出版社推出《李子平绘本创作奖》已经成功进行,接下来将陆续往这方面前进。
|
|
|
Copyright © 2023
Chinese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