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专栏 > 纵目天下 > 习近平的和平外交揭开世纪新页
习近平的和平外交揭开世纪新页
作者 : 郑赤琰教授
标签 : 习近平、中国、和平外交

·2023年4月8

 

自1914年开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便开始大乱,经济也开始崩溃,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政治经济全都失控。第二次世界大战接着爆发,从1931年(日本开始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开始打到1945年(德日意被击败)结束,但由美国发动的“围堵苏联”随即在1946年展开,世界也因此展开两个阵营的军事对峙,美国联合西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的军事集团,和苏联为首的华沙公约集团,双方展开军事对抗,虽名为“冷战”,实则不下六百场的“代理人战争”(Proxy Wars)在全球各地展开,美国更在朝鲜半岛与印支半岛发动两场战争,美国被打得“焦头烂额”,不得不让朝鲜半岛南北分治,在印支半岛则全面败退,越共统一越南,柬埔寨与老挝也因此独立建国。

 

而中国自1949年开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了大陆,台湾则分由国民党政权统一,在美国扶持下,海峡两岸对立的危机是“冷战”留下来的问题。尽管苏联已不存在,但由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接着崛起,在此同时,美国与西欧盟国仍然想尽办法去分裂俄国的加盟共和国,双方的紧张关系也因此导致由苏联分裂出来的乌克兰威胁到俄国的国家安全,普京看不下去,终于打开了俄乌军事冲突,由美国陪同其“北约”盟友全面军援乌克兰与全面制裁俄国经济来判断,可见世界的“冷战”并没结束,中国也因此被美国视为“威胁”而勾结日本、澳洲与印度四国组成其所谓的“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军事联盟,展开与中国对峙。由此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冷战”不但没玩完,而且还被重新包装,展开了新一轮的“东西冷战”。


美国对中俄“冷战外交”

尽管中俄在美国心目中仍旧是战后冷战时的中俄,仍是意识型态对立的阵营,但是此前的苏联以发展军事为主,经济建树欠奉,现在普京领导下的俄国已在经济建设有目共睹。中国今天也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道路。中国的经济建设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俄国的能源与粮食出口也在欧洲,非洲与亚洲占有重要的市场。由此可见,美国用旧的眼光去看待中俄是在“自欺欺人”,是在愚弄自己,这个弱点看在习近平眼里,很快便被想到采用“和平外交”去反制美国的“冷战外交”。

 

对比美国的“冷战外交”,习近平的“和平外交”真可说是揭开了世纪的新页,过去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到世界“冷战”,世界终无宁日,生命财产牺牲大,人们盼望和平已久,但却没有一个国家能有足够的政治经济能力去推动世界和平,中国既然已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在习近平领导中国十年来所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然在东南亚、中东、非洲、中亚、俄罗斯、欧洲与拉丁美洲成功作出了庞大的基础建设,也让各国看到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双赢”的建设,与西方势力长期主张的“零和游戏”损人利己,恰好相反。这一来,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习近平一旦提出了“和平外交”,受欢迎的程度,在中东与俄国这两个长期面对战争的地方能出现大突破,确是难能可贵。


就阿拉伯与伊朗这两个宿敌,能听从中国从中调停,同意派出国家高层代表,在中国主持下,愿意舍弃旧嫌,开始和谈,这是历史性的大突破。

 

中国促成沙地伊朗和解

尽管沙地阿拉伯与伊朗分别由逊尼派与什叶派两个宗教派系所领导,但是两派的对立并非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就以伊拉克为例,其国内有四成的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口和平相处,在萨达姆政权下,哪怕是萨达姆的逊尼派身份,但什叶派子民仍能接受他的领导,可见沙地阿拉伯与伊朗的对立,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用石油买卖来笼络沙地阿拉伯与伊朗对抗,在美国严厉制裁伊朗的情况下,沙地阿拉伯仍在美国压力下,也就不得不与伊朗保持距离。当石油出口市场主要买家不再由美国垄断的条件下,中国的石油要求量愈来愈大,中国对沙地阿拉伯的外交关系也就愈来愈重要,美国影响力也就相对下降,最近习近平成功出访沙地阿拉伯并与其签下双边投资贸易多达十多项,可见中国外交也就今非昔比,与此同时中国与伊朗的贸易也不再受美国单边制裁所限制,既然沙伊两国同时与中国友好,中国的和平外交受到两国支持,是顺理成章的事。


乌克兰人民渴望和平

说到俄国与乌克兰的军事冲突,习近平也借其访问俄国的机会,当面取得普京的同意,发表中俄“联合声明”表明俄国愿意采取“和谈”的办法去解决这场俄乌冲突,既然这场俄乌冲突主导权在普京掌握下,而乌克兰又已被打得“遍体鳞伤”,即使美国想到利用乌克兰与俄打下去,但乌克兰人民渴求和平的愿望,战争也就没条件打下去了。再加上习近平伺机在法德两国支持其“和平外交”,出于两国本身的利益考量(粮食与能源依赖俄国出口),成功完成和平的方案,大有机会。
只要俄罗斯与沙伊的“和平外交”取得当事国的认同,接着下去,习近平在南中国海,中印边界纠纷,南北韩的对峙,都在等着他开创世纪性的“和平外交”,前景如何,且拭目以待!

 

 


Copyright © 2023 Chinese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大馬華人周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