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专栏 > 国际漫步 >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格局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格局
作者 : 林金树
标签 : 尼克松、中国、美国、中美关系

·2023年3月25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共和党籍总统尼克松打破外交惯例,在两国没有邦交的情况下到中国访问,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畅谈国际形势,促进了中美关系,也改变了世界格局,也使美苏争霸朝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美国不承认新中国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发生内战,结果共产党战胜,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美国基于反共立场和地缘政治考虑,不承认北京政府,反而承认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作为代表全中国的政府,还向台湾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和在台湾驻军。对北京政府,美国历任政府采取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围堵的政策。中国则采取“一面倒”倾向苏联和反美的立场。
 

不仅如此,在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国“抗美援朝”,派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交战,迫使美国第一次在没有战胜的情况下针对朝鲜战争签署停战协定。中国大规模援助(包括派军事人员入越南抗美)也是美国在越战中泥足深陷、难以脱身的重要因素。
 

尼克松“联中抗苏”

然而,中、美同时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威胁,却使得尼克松从宏观的国际大局思考,觉得有必要“联中抗苏”,化被动为主动,以利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当时苏联在布里兹涅夫主政府下,采取军事扩张和在全球各地与美国对抗的立场。苏联大事发展核子武器,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布氏大事扩充苏联海军,并派到各地海洋游弋,与美国针锋相对,这使尼克松倍感来自苏联的军事压力,与中国和解是解套的一个重要策略。
 

当时中国由于反对苏联要在各方面控制中国的“社会帝国主义”,采取反苏立场。布里兹涅夫则在漫长的中苏边界以及受其控制的蒙古境内的中蒙边界部署百万大军,有随时入侵之势。布氏还曾建议与美国联手炸毁中国的核子设施。当时中国是既反美又反苏,同时对抗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既然美国有意和解,毛泽东就在书房接见尼克松。


苏联被迫采取“温和”政策

尼克松对北京展示的“破冰之旅”,改变了中、美、苏三角关系和世界格局。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布里兹涅夫被迫采取比较“温和”的立场,包括和美国达致限制战略核子武器协定。无论如何,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对中国构成的军事威胁,要到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上台后,采取对中国的睦邻政策和撤退驻军才真正解决。


对中国而言,与美国和解摆脱了中国受孤立的局面。到邓小平复出掌权后,才有实施“改革开放”的空间。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科技、基建、军事各领域的发展,的确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尤其经济的快速成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在2020年,中国的国内总生产(GDP)已经达到18万亿美元,等于美国国内总生产23万亿美元的78%,是中国历史上的新高。中国的扶贫政策,使8亿中国人口摆脱赤贫,也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中美关系一波三折

另一方面,50年来,中美关系充满一波三折,尤其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以台湾课题作为遏制中国的工具,从而一再证明,台湾是中美关系最核心的问题。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发表的《上海公报》中,美国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同意“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及答应在中美关系改善后美国从台湾撤军,以及逐步减少出售武器给台湾。
 

尼克松在美国政坛上原本是出名的反共反华的极右顽固派,他基于政治现实改善对华关系受到美国保守派攻击,但受到一般民众支持,他在1972年年底举行的总统大选中高票连任,改善对华关系对他获得更多选民支持起了一定的作用。
 

尼克松也在1973年初的《巴黎协定》中结束了美国对越南的战争,以及把所有美军撤退回国,这使他的声望进一步提高。
 

他原本打算在外交上乘胜追击,成为美国与中国建交的总统。但由于发生“水门事件”,尼克松处理失当,又受到保守派舆论的穷追猛打,导致影响到国会议员们对他的口诛笔伐,面临被参议院弹劾的风险,迫使他在1974年8月9日辞职下台。“水门事件”使到尼克松无暇处理美中建交课题。如果他在任内促成美中建交,目前的中美关系可能有所不同,因为可能没有《台湾关系法》供美国政客操弄。
 

继承尼克松出任总统的福特,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非民选总统,缺乏民意基础。他也有到中国访问和会见毛泽东主席,但他处事碌碌无为,在1976年的总统选举中输给民主党的卡特,他任内未能促成美中建交。
 

“花生总统”卡特也是没有魄力的政治领袖,因此只任职一届便输给鹰派的里根。不过,他在任内促成美中在1979年1月1日建交。美国接受中国的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断交;美国终止与台湾的联防条约;美国撤走驻台军队。不过,美国参、众两院都以绝大多数票通过《台湾关系法》;法案要求总统“提供防御性武器给台湾”,以确保台湾“拥有自卫能力”。

 

利用《台湾关系法》遏制中国

美国历任总统就是利用这个方案售卖武器给台湾,成为中美关系发生摩擦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特朗普和拜登都不断提升美国对台湾的“准官方关系”,作为遏制中国的手段。
 

总括而言,尼克松打开美国对中国的关系,对中国融入世界和在各领域取得高速发展产生利好影响。但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却造成美国产生可能丧失霸权的“危机意识”,把打压中国当成第一要务,使两国关系恶化。

 

 


Copyright © 2023 Chinese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大馬華人周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