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丹斯里曾永森:马中关系持续正面发展
5.10.2013 |
曾永森认为,从中国与美国两国最高领导人访问马来西亚,也可看出东盟对两国的重要。对中国而言,东盟是该国的前门;对美国而言,东盟更是该国“重返亚洲”的重要区域。
〉〉更多 |
 |
林晃升
一生为华教贡献(1925-2002)
27.7.2013 |
林晃升一生为华社、华教努力付出、贡献,维护华教的毅力精神,是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的。他以“维持华教,发展母语教育;伸张人权,争取地位平等”的精神,面对各种挑战与阻挠。
〉〉更多 |
 |
陈徽崇——国家文化人物(1947-2008)
15.6.2013 |
廿四节令鼓原创人之一陈徽崇在2008年获我国团结、文化、艺术及文物部颁发“国家文化人物”荣誉,他是我国首位获颁此国家文化奖的华裔公民。
〉〉更多 |
 |
沈慕羽
“服务一生,战斗一世” (1913-2009)
8.6.2013 |
沈慕羽,1913年7月20日诞生于马六甲吉林街。其父亲沈鸿柏当时是同盟会的领袖,替儿子取名“慕羽”有着“仰慕关羽”的意义,是希望他待人处事,能效法关羽有情有义、正直不屈的精神。
〉〉更多 |
 |
黄乃裳“新福州”诗巫的开拓者
(1849-1924)
1.6.2013 |
黄乃裳是近代著名的华人领袖、民主革命志士,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创办了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报》,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参加戊戌变法;他第一个带领福州十邑乡亲,远渡重洋,拓荒垦殖,创建了南洋诗巫“新福州”垦场。
〉〉更多 |
 |
西方现代抒情抽象画家——赵无极
(1921-2013)
25.5.2013 |
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故乡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
〉〉更多 |
 |
名导演李安
三夺奥斯卡 6.4.2013 |
李安,是一位享誉世界影坛的著名导演。祖籍江西德安,1954年生于台湾屏东潮州。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最佳导演奖,担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他为华人影坛做出了极大贡献,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
〉〉更多 |
 |
大马文坛耆老
姚拓 30.3.2013 |
姚拓
(1922-2009),马来西亚著名作者兼书法家姚拓,原名姚天平,又名姚匡,另署姚拓、张兆、鲁庄、鲁文等,马华文坛著名作家、书法家及出版人。姚拓先生一生成就斐然、为文坛贡献良多。
〉〉更多 |
 |
小老虎庄则栋
一生传奇 23.3.2013 |
在乒乓球的世界里,庄则栋(1940-2013)是世界冠军,连续三次获得单打世界冠军;在政治的舞台上,他拉开了中美乒乓外交的序幕,结束了两个大国冰冻的关系;在人生的旅途中,他收获了浪漫的跨国婚姻,也与癌症拼搏了5年。
〉〉更多 |
 |
“不以耄耋而自馁”的
林连登 16.3.2013 |
林连登(1867—1963)原籍中国惠来县溪西镇鲁阳村,与同时代的大多数孩子一样,少时家境贫穷。在他28岁的时候,向邻村的富户借了10担红糖,折钱作为盘缠,乘船飘洋过海,先到达印尼爪哇,其后到马来亚的双溪大年、榕城等地谋生和发展。
〉〉更多 |
 |
万金油大王
胡文虎(1882-1954)
9.3.2013 |
1882年2月,胡文虎出生于缅甸仰光市;1892年,胡文虎的父亲把他送回故乡永定下洋中川村接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在故乡的4年,胡文虎不但较多接触了包括客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还埋下了眷恋故土丶心系华夏的种子。
〉〉更多 |
 |
“羽坛奇葩”小巨人
庄友明 23.2.2013 |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华小课本曾编写马來亚有<世界羽球王国>雅称的课文,那是因为从1949年首届开始,1952年第二届,1955年第三届,马来亚连续3届9年夺得‘汤姆斯盃’男子团体赛冠军而得名,国人为此赢取‘羽坛最高荣誉’的标签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光彩,而庄友明便是其中一名夺标主力球员。
〉〉更多 |
 |
新年人物
财神爷
9.2.2013 |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敬祀财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中
。
〉〉更多 |
 |
林文庆(1869-1957)
2.2.2013 |
林文庆是个传奇式的历史人物,一生多姿多彩。他是一代名医,又是勇于开拓的企业家;是雄辩滔滔的立法议员,也是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家和教育家;是忠实的新加坡国民,不知疲倦地为侨居地华人请命,又是赤诚的民族主义者,他支持中国的维新变法并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更多 |
 |
辜鸿铭(1857-1928)
26.1.2013 |
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亚槟榔屿。他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被人称为“老顽固”、“老古董”、“老怪物”、“腐儒”。在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学的,他算是中国第一人。在对外交流方面,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其中三部,即《论语》、《中庸》以及《大学》。
〉〉更多 |
|
|